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從法國當地時間11月21日到23日,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歌劇舞劇院演出的舞劇《記憶深處》在巴黎喜歌劇院連續演出三場,引發當地文化界廣泛關注,反響強烈,成為中國當代舞臺藝術走進歐洲主流文化空間的重要事件。
巴黎喜歌劇院,是歐洲最具歷史底蘊的戲劇殿堂之一。劇院始建于1714年,擁有超過三百年的悠久歷史,與巴黎歌劇院、法蘭西喜劇院并稱為法國三大國立劇院。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,舞劇《記憶深處》以藝術的方式重溫歷史、致敬和平,展現出跨越時空與文化的精神共鳴。該劇以華裔作家張純如的視角切入,通過極具張力的肢體語言與舞臺意象,再現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,傳遞中華民族對和平的珍視與對生命的敬畏。
江蘇省演藝集團副總經理王莉介紹,三場演出門票早早售罄,觀眾中90%為外國人士,“多家演出經紀機構、劇院,以及部分城市代表在觀演后當場向我們發出了巡演邀請。”她特別提到:“看到法國觀眾眼含熱淚、自發起立鼓掌,我更加確信,真實的歷史與真誠的藝術,終能跨越文化隔閡。”
在社交平臺上,也有不少旅法華人分享了自己的觀看感受,“一場中國舞劇讓我和法國人哭成一團,男的女的,老的少的,都在哭。頭一次感覺,哦,原來法國人也能共情我。”“毫不夸張,我從頭哭到尾,情緒完全失控,我能清晰聽到身邊的啜泣聲,有人默默擦淚,有人緊握雙手。謝幕時,掌聲久久不息,如潮水般涌來,成了我最后痛哭的掩護。聽到周圍不斷響起‘太棒了!絕妙’的贊嘆,這讓我無比欣慰,這段歷史不僅我們中國人銘記,也真正走進了外國人的心里。”從一些旅法華人發布的謝幕視頻中也能看到,當演員們鞠躬謝幕時,觀眾們都站了起來,報以熱烈的掌聲。本劇導演佟睿睿在社交平臺寫道:“舞者的表達超越語言和文化的屏障,我們的記憶成為了全世界共同的記憶,為各國藝術家的努力致敬,為實現這一刻的每一位致敬。”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首演當日,影星索菲·瑪索在演出結束后,還特意來到后臺與演員交流。讓·雅克·阿諾、弗蘭克·費朗等文化界名流也到場觀看,并在演出結束后與創作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。《記憶深處》在法國首演獲《世界報》《費加羅夫人》《瑪麗安娜》等主流媒體集中報道,形成文化事件級傳播。《世界報》整版評價作品為“極高藝術濃度的歷史記憶”,認為其以張純如視角展現歷史,具有國際理解度,是法國觀眾首次直接接觸該題材。《費加羅夫人》以“把記憶刻在肌膚上”為題,稱贊導演佟睿睿用身體語言表達難以言說的歷史,舞者承載無數未被記錄的記憶。《瑪麗安娜》強調這是法國長期忽視但須面對的歷史,群舞呈現“痛苦具象化且不可回避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記憶深處》還登上了巴黎《演出指南》封面,這是一本有著近80年歷史的法國文化周刊,是巴黎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演出指南雜志之一,登上封面的、來自中國的舞劇《記憶深處》是該刊創刊近八十年來,第一次出現中國舞臺藝術作品的封面。
《記憶深處》在巴黎的成功首演,是一次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鳴,更是一場直抵心靈的歷史對話。它讓一段曾被西方忽視的東方傷痛,通過藝術的轉化,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警醒與記憶。
揚子晚報|紫牛新聞記者沈昭
校對 陶善工
最新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